墨痕难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七三开,大晏缉仙司,墨痕难消,书香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传习录,由王阳明的弟子根据其语录、信件整理编撰而成,是儒教心学的代表性着作。

荣非前世有段时间受网络影响,痴迷王大圣人,特意去书店拜读过《传习录》。但因为古文功底有限,只是潦草地扫过一遍。谈不上有什么心得,能记住的内容更是寥寥。

其实诸多儒家典籍之中荣非知晓最多的是《论语》,而之所以今日将《传习录》作为最后的杀手锏,实则是有感而发。

在前世的封建王朝时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通过科考获得官职,然后施展生平所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报复,这是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理想。

亦或者是开办一间书院传道授业,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最不济也是耕读传家,修身养性,潜心做学问。

可在这个世界,却是在其上又增加了一个选项——入书山!

在这个世界读书人的眼中,进入书山才是第一选择。

只有那些入书山无望之人,才会选择来到京都参加科考,步入仕途。

比如缉仙司的顾风宵,当初便是落选书山后才来的京都,结果却是依旧落榜,最后无奈加入缉仙司。

进入书山便可修行浩然气成为修士,成为修士不但高人一等,且还可强身健体、寿运绵长,就算无法飞升成仙,却也能比普通人多活个几百年,可是比当官来得快活舒坦。

为何近些年书山的大儒数量猛增,而大晏却是完全停滞?

只因书山能够先一步将最有资质的读书种子纳入囊中,来京都参加科考的士子都是书山挑剩下的二等货色。

这在先天之上京都儒教就已经输了一筹。

再有一点,书山的正式弟子不足百人,记名弟子通常不超过三百之数,满打满算还不到四百人。而书山之上光是大儒就有整整十五位,此外还有诸多学问同样深厚只是尚需时间沉淀积累的饱学之士任职教习。不夸张地说,书山正式弟子几乎就是在享受一对四、一对三,甚至一对一的精英化教学。

而反观京都的众多书院,一名先生少则教授十几个学生,多的甚至三四十个学生,这教学质量能一样吗!

还有更为关键的一个原因,书山传承数千年,收藏的典籍书籍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还有许多不许外传的孤本、绝本。而京都城才只建立了八百年,底蕴的差距堪比天地。

在荣非看来,读书不为报效国家,不为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新莞人穿越成农家子

清连甲

武林英雄谱

风升鹤鸣